信都区路罗中心卫生院——潘金山

时间:2023-02-27 信息来源: 点击:3375

1.jpg


1313.jpg


深山区,这个名词就代表地处边缘,交通不便。就是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大山里,他一干就是四十余年。无论是晴朗的白天,还是如墨的夜晚,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风雪交加,他始终如一坚持着。由于交通极为不便,所以很多的病人都得需要医生亲自上门去诊治。当时山区卫生院没有严格的科室划分,做一名群众信赖的医生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山区人民的需要,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枯燥的山区工作中,他的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读书。几十年来,他通读了几百本、几千万字的医学著作。不管是中西医还是内外科,山区群众头疼脑热找,摔伤磕破找他,中毒洗胃还是找他。

救死扶伤,是他们的天职

他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理念,本着医疗服务亲情化、努力实现便民、利民的零距离服务。每天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他已早早起床,进入病房,来取得病人的第一手资料;每天晚上,当人们已围坐在电视机前时,他还在办公室努力的工作,常常到深夜十二点。40年来没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工作,高血压、腰椎病、胃病也都纷纷缠上。但他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决定了他干工作的一切初衷都是为了病人,无论他怎样,只要病人能够得到有效诊治、康复痊愈,他就无怨无悔。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病人需要,他就随叫随到,他的时间表上从来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2015年的一天半夜,近90岁高龄的患者赵某,由于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痛不欲生,他就带上导尿用品紧急出诊。当时患者腹部彭隆像个皮球,经导尿术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但由腹部压力过高,导致长时间不大便,大便干燥的怎么也拉不出来,没办法他只好带着手套为便秘几经输导无效的老人亲手掏出粪便。2002年患婴李某,因晚发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颅内出血而住院,立即给予他积极有效的救治,期间时常守护在患儿床旁,细心观察患儿病情及治疗效果,在患儿昏迷的几天内,他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熬的他头晕脑胀,头重脚轻,可看到患儿醒来时,他比患者家属还高兴。

作为一名医生,讲的就是奉献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一种忘他的精神,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他要把病人当亲人,服务热情周到。2008年,阪上村一名男性单身患者,干活时造成腿部骨折,被紧急送到医院。开始责任方在为他陪床,并相应交了一部分住院费,后来由于双方产生了矛盾,责任方就给了他200元钱,把病人自己丢到了医院不管了。当时该患者还无法下床,没办法他只好给患者端屎送尿,在费用用完后,又免费为患者提供饭食。出院时医院免去了患者所欠医药费用,他免费给患者定制了一副双拐,亲自把病人送上了回家的汽车。

大疫来临之时,疫情就是命令

作为一名白衣天使,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病要看,疫情更要防。疫情就是命令,为了保证上级交给的煎药任务,他经常加班加点煎药。全民核酸是一场政治任务,为了保证全民核酸的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他积极加入了采集核酸队伍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他义无反顾的成为了逆行者,冲锋在疫情的第一线。在村里走村串户进行入户采集核酸标本,顶着炎炎的烈日,挥汗如雨。为了发挥好基层哨所作用,天天下乡到辖区卫生室检查疫情防控情况,查看他们消杀及各项疫情登记和整体疫情防控情况。疫情期间经常不能回家,在国家有难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这点道理他懂,救死扶伤是他的天职,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

毕生从医之路,无愧白衣战士

四十余年来,他对山区的家家户户都非常熟悉。群众也同样把他看做了他们的贴心人。也可能有的人没到过这样的深山,所以想象不到在生活条件那么艰苦的地方,村民们会因为拥有一位好医生而如何的感到满足!谁家做了好饭,就非常自然的把他喊到家里。一位老大爷曾经拉着他的手说,潘医生是他们山里人的活菩萨啊。

山区条件虽然艰苦,但他也赢来了连续多次县级嘉奖,荣立县级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的诸多荣誉。他也习惯了在山里生活,也离不开山里的老百姓。他用自己大半生的辛劳换来了山区人民千家万户的安康,他是当之无愧的白衣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