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眼科医院——徐晓玮
徐晓玮,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2021年11月,他作为邢台市第九批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也是河北省眼科医院第7个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人民医院的援疆医生。作为一名眼科医生,他坚守为患者守护光明的初心,为当地群众送去了光明。
在2021年11月26日,徐晓玮抵达新疆若羌县当晚,不顾长途劳累,成功为一名不慎把枣刺扎入眼中的维吾尔族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患者不仅保住了眼球,对术后视力非常满意。在徐晓玮援疆工作的这几个月中,随着他医治的一个个患者痊愈出院,他常说“被需要的感觉是一种暖心的幸福”。
下面的两位患者给徐晓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一位是新疆若羌县果勒吾斯塘村104岁的小阿西木老人。老人虽然年逾百岁,但身体非常硬朗,最困扰他的就是眼睛看不见,大白天伸手不见五指,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
老人得知县医院有河北省派来的眼科援疆专家后,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县医院寻求援疆专家的帮助进行检查。徐晓玮在详细检查后发现,老人右眼是无晶状体眼,左眼白内障达到过熟期视力仅剩光感,不过老人的眼前节情况良好,满足手术条件;但考虑到老人104岁高龄,身体条件不知道能不能满足手术要求。在与老人及其家人进行了详细的沟通之后,表示从老人的眼部检查情况来看,手术后视力提高的可能性非常大,只要老人身体检查,无手术禁忌,即可手术。老人和家人最后商量,一致认为,不做手术也看不见,不如手术试一下,决定相信医学,相信援疆专家。
2月24日,小阿西木老人完成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症,104岁的小阿西木登上手术台。在若羌县人民医院如愿完成了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后第一天,当老人揭开纱布,他惊喜地表示,他看到医生穿的白大褂儿了,连医生的相貌都能完全看清楚。经检测,老人术后第一天左眼视力达到0.12,这是一个对正常人来说比较差的视力,但对于一个“失明”多年的人来说,0.12完全是一个质的飞跃。从“失明”多年到重见光明,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在经过仔细检查之后,老人左眼情况良好,可以治愈出院,老人简直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之快。
“想不到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做白内障手术,并且术后视力恢复的这么好,感谢邢台专家!”这是百岁老人小阿西木在重见光明后发自肺腑的感言。
老人的这几句话一直让徐晓玮感动着,思考着,更加坚定了他为患者解除疾苦的决心。
关大爷是徐晓玮在若羌接收的一位特殊病人,老人10年前因眼部受外伤造成白内障,致使右眼几乎失明,但因家庭困难一直没有治疗。老人右眼及头部越发疼痛才到若羌县人民医院就诊,徐晓玮用裂隙灯检查发现老人瞳孔约5mm大小,晶体脱位,前房极浅,且角膜水肿。像老人这样的情况,若羌县人民医院因医疗器械不足,达不到手术条件,以往只能转院到上级医院手术。
可是,当徐晓玮将情况和老人家人沟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如在若羌县人民医院治疗,各种费用相对较低,家里还可以考虑治疗。如去上级医院加上长途奔波,家人们表示将放弃治疗。看到老人及家人失落的表情,徐晓玮很是心痛,于是他联系了河北省眼科医院的医联体医院——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向眼科主任王新民说明情况后,王主任积极协调把术中必须用到的器械“虹膜拉钩”,通过邮寄方式寄到了若羌县人民医院,这样徐晓玮就可以在若羌县人民医院为老人手术治疗了。
如今,老人经徐晓玮手术治疗,右眼术后视力恢复正常。出院时,看到老人及家人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徐晓玮心里无比踏实。而这样的笑容,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看到,在半年多的援疆工作中,他已经成功进行70多台眼部手术,最多的一天做了6台手术,帮助70多人重见光明。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看清楚我家的羊娃子了,明天回家一定好好数一数……”“能看到东西,真的太美好了。”每个患者重见光明,都会说出一串徐晓玮听不懂的话,而这些朴实的言语被一一翻译成普通话后,就是对他最珍贵的褒奖。
一朝援疆路,一生援疆情。在若羌,徐晓玮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迎来一批需要手术的眼疾病人,送走重新复明的健康老乡。徐晓玮表示要在一年半的援疆时间里,用知识、技术为若羌县各民族同胞带去光明,让他们的“心灵之窗”重放光彩。
河北省眼科医院眼科专家团队已经于2021年7月与若羌县人民医院签订眼科专科联盟协议,为当地患者开展会诊、手术,提升若羌县人民医院的诊疗水平,让若羌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