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区人民医院——潘永奎
潘永奎,男,1980年10月生人,邢台市信都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业务娴熟,经验丰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多年来,他在面对各种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挺身而出,勇毅担当:2008年他曾前往汶川地震重灾区崇州市参与援建医疗保障任务,不畏艰苦,冒着余震和灾后疫情感染的危险,认真负责,仔细消杀,保障工作组60余人零风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积极参与医院疫情防控工作,主动进入发热隔离病房一线岗位,并多次参与全民核酸采集和新冠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
2022年1月14日,潘永奎和另外两名同事突然接到支援北京冬奥会通知,要求于后日紧急赶到张家口赛区参与医疗保障任务,时间将近3个月。虽然此前有过思想准备,但事情的紧迫还是让他感到有些仓促。于是,他一边上班抓紧完成手头工作,如病人交接班、病历书写等,一边紧急筹备出征前负压救护车所需急救和防疫物资,而他的个人物品全都是爱人默默为他悉心准备。
1月16日,潘医生作为领队,和护士许国辉、司机韩静杰,告别父母妻儿,作别领导同事,踏上援奥征程,开启了冬奥医疗保障工作之旅。
作为救护车组组长的潘永奎立即投入工作,积极与所支援的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刘海春副院长沟通具体工作事宜。当得知他们的工作任务重点主要是在隔离酒店负责外国友人无症状感染者的观察、日常生活看护和一日三餐送餐,并且还有和他们一起工作的40多个同事的后勤保障时,他明白,参加冬奥会保障工作的自己将不能亲身体验冬奥会的现场氛围,不能亲眼领略精彩的冬奥比赛场面!虽心有些许遗憾,但崇高志愿无悔!
1月19日,潘永奎和同事进入双龙隔离酒店,开始无症状感染者的急救、转运工作,同时还要负责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作为专业人员和中共党员,他克服恐惧心理,带领大家首先做好个人防护,并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参加各项任务。
当时崇礼地区气温在零下20度以下,滴水成冰,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间隔3天就需要转运40余件矿泉水及各种医疗保障、防疫物资。走到室外,寒风瞬间穿过工作服,冻得浑身生疼,但工作一会后寒气褪去,还会微微出汗,自己都觉得人体的神奇。但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生活、工作无忧,他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全身心投入到冬奥会的保障工作中。
为更好地和外国朋友交流,每次进入隔离区,他都借助翻译软件,主动与外国友人沟通,表现落落大方、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彰显了我们热情好客、文明友好的国家形象。
冬奥会开幕两天后,也就是正月初六,他的父亲因胸痛、咳嗽症状在当地住院治疗。作为唯一的儿子,他因不能陪护在身边,更为当时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了老人的感受而自责,心理的压力与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看到CT结果的一刹那,他立马傻了眼,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确诊前的煎熬是最可怕的,不能陪伴在身边,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第二天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从事着高风险的工作,幸亏当时有同事们的关心与宽慰,他才得以放松身心。当得知父亲确诊为肺癌的时候,他的大脑一片空白,真想什么都不顾,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父亲身边。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他知道肺癌的含义,但冬奥会保障工作就是命令,他告诉自己不准哭,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冬奥会的圆满成功,为了肩上的使命,他将自己心中的担心与自责深埋心底,一边安抚父母的情绪,一边电话联系专家会诊,制订治疗方案,告知父母无法回去照顾;父母也十分支持他的工作,让他放心……
强忍着心里的忧伤,潘永奎继续投身到工作之中。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全程在隔离酒店闭环管理,失去了个人自由,期间郁闷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
执行医疗保障任务期间,潘永奎和他的同事共计协同医护司团队转运阳性重症患者前往张家口传染病医院2人次,转移阳性转阴回驻地外国友人43人次,共同收诊观察新冠肺炎阳性无症状感染者128位。为严格落实冬奥会闭环管理规定,防止疫情扩散,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成功举办,贡献了自己的绵薄力量,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如今,早已解除隔离的潘医生回到了熟悉的工作岗位,他的父亲经过两次化疗及靶向治疗病情也得以控制。而这时,他又毅然地接受了医院对口支援医联体单位皇寺镇卫生院的任务……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以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为党旗增光添彩;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我要以笃定的职责与担当,为人民救死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