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眼科医院——张铭连
人物名片
张铭连,眼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北省眼科医院党委书记,河北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共十九大全国党代表,曾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眼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河北省中西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眼科临床科研工作39年来,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危重眼病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眼底病、视神经疾病、葡萄膜炎、干眼症等复杂眼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目络理论”,研制了“活血通络颗粒”、“玄麦润目颗粒”等6种治疗疑难眼病的中药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136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主编、参编著作16部。
成长历程
张铭连生长在河北威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身体虚弱,经常感冒咳嗽,由此确立了当医生的志向。1979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张铭连如愿以偿考入河北新医大学(现河北医科大学),开启了他的医学生涯。
“一定要做一名好大夫。”怀揣着这一朴素信念,走出校门的张铭连走进了邢台地区眼科医院(河北省眼科医院前身)。幼时的梦想此时变得愈发清晰——做一名守护光明的使者,为人类的光明事业奋斗终身。
成功没有偶然。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张铭连始终坚持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白天工作时间,他怀着医者仁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晚上业余时间,他就分析总结白天遇到的问题,去学习、思考、研究直到深夜。
越是学习,越容易发现。张铭连积极拓宽中医眼科望诊理论,在传统中医眼科望五轮、八廓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延伸中医眼科望诊至玻璃体、眼底视网膜血管、视网膜及黄斑区,逐步形成了中医四诊结合现代仪器检查的诊断体系,并作为中医药治疗疑难眼病进行科研、判定疗效的标准。
沿着这种思路,结合三十多年临床实践,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张铭连逐渐探索总结出“目络理论”,用于指导眼底疾病的辩证论治,并研制了6种治疗疑难眼病的中药制剂,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他所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他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省重点研究计划等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136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6部。他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医眼科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重点学科。2020年,张铭连带领科研团队主持完成的“中医目络瘀阻理论构建及治疗缺血性眼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河北省眼科医院第一次获此殊荣,也是全省眼科界首次获得此类殊荣。
筑梦今朝
张铭连从一名普通的眼专科医生成长为三级甲等眼科医院的院长、党委书记、学术带头人。虽然行政工作多了,但他一直没有放下他守护光明的梦想,每天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家中书房的灯光还是如30年前一样每天亮至深夜,每周定期出诊是他雷打不动的坚持,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容是他最大的满足。在他的带领下,河北省眼科医院实现了一次次创新与发展,逐步走上由临床型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变的道路,河北省眼科医院先后设立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河北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河北省眼病治疗中心”“河北省中医眼科研究所”“河北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眼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教学机构,并成为河北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展了本科、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教学。
展望未来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内涵,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以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重点专科建设为核心,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而且要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能够承担晋冀鲁豫及周边地区群众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诊治的任务。还要全面提升科研教学水平,以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依托,眼科临床诊疗、科研和教学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眼科中心,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的邢台篇章中做出更大贡献。